玩心

  • 分享这篇文章
※ 刚写的一篇纪念聪哥的文章。本来想谈谈聪哥与君岛社长,但最后决定还是写“玩心”,玩心这个话题更有意义。

标题图片是2015年任天堂官方发布聪哥去世讣告的当天,Nvidia在其官方Twitter上发布的一张纪念聪哥的图片。
原图片地址:请点击此处

以下是正文。

玩心

每次一提到聪哥,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那句名言:“在我内心深处,我是一名玩家”。聪哥有一颗“玩心”。

一般来说,人越年轻,玩心越盛。很多年轻的玩家,特别是在校学生或许会觉得:强调“玩心”纯属多余。

有一点不容辩驳,那就是人都会衰老。对大部分人来说,随着年龄的增长,玩心会被一点点冲淡。有主观因素(如年龄增长玩心自然下降),也有客观因素(家庭,工作等)。想要一直保持旺盛的玩心,并非易事。像聪哥那样,年过50,顶着Wii U销量不佳的压力,还能在Direct中与大家恶搞作乐,更是不易。

以我自己为例。我明显感觉到,近几年对玩游戏的兴趣,没以前那么浓了。主要有两点变化,第一就是相比于游戏,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其他兴趣爱好上。有时甚至感觉把时间花在游戏上,很奢侈;第二就是,对玩过的游戏的印象没以前那么深了。以前对玩过的游戏,不论大体框架还是个中细节,都是了如指掌,记得清清楚楚。而现在,很多游戏玩过后就只留一个大致印象。

网上有很多玩家有类似的吐槽,最典型的比如:“年长了,钱越来越多,时间却越来越少;游戏买的越来越多,玩的却越来越少”。

往大了说,玩心能让人联系到好奇心,探索欲等。特别是好奇心,我认为不论对大人还是小孩,好奇心都很重要。一般来说,玩心重的人,好奇心会更盛。比如说,大人们看乐高,或Nintendo Labo,跟小孩看待这些玩意的方式,会有很大的不同。Nintendo Labo的宣传口号是“组装,认知,游玩”,人一旦到了某个年龄,认知新事物的能力与联系事物的能力会急速下降,而面对这些玩具,小孩的创造力会更容易被激发出来。

随着年龄的增长,所有的心,包括玩心,好奇心都会衰退。我听过更大龄的人对我讲过因年龄增长出现的心理变化。比如:喜欢的东西越来越少,讨厌的东西越来越多;时间利用率越来越低;对周围新事物的兴趣越来越淡,反应越来越慢;等等。

这真是个比较悲凉的话题,谁都逃不掉年龄的制裁。或许等到玩心一点点失去的时候,才能了解到“玩心”的可贵之处。

关于玩心,另有一点值得分享。大约6年前,即2012年,我玩3DS版《魔鬼锻炼》的时候,川岛教授的一番话让我印象很深。3DS版的《魔鬼锻炼》是我很喜欢的一款游戏,相比NDS版的前作,首次看到川岛教授以裸眼3D方式登场,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。游戏中川岛教授会时不时介绍脑科学方面的豆知识。

川岛教授介绍说,现代人对智能手机,电脑过度依赖,会导致脑机能会严重下降,严重的的话会出现“猴化”现象。“猴化”的人的特点是,无法容忍不喜欢的东西,而且,交流能力极度缺乏。

以下是我当时玩魔鬼锻炼时的实拍图。

教授告诫:现代社会人们对电脑,智能移动设备等过度依赖,会导致人脑机能不断下降,且会逐渐出现“猴化”现象。
教授告诫:现代社会人们对电脑,智能移动设备等过度依赖,会导致人脑机能不断下降,且会逐渐出现“猴化”现象。
教授对此问题高度关注,根据教授最新研究成果,为了防止“猴化”现象....
教授对此问题高度关注,根据教授最新研究成果,为了防止“猴化”现象….
必须每天坚持做魔鬼锻炼。
必须每天坚持做魔鬼锻炼。
小测验:“猴化”现象的人有什么特征?A:与人沟通能力很高。B:无法容忍不喜欢的事物。选哪个呢?
小测验:“猴化”现象的人有什么特征?A:与人沟通能力很高。B:无法容忍不喜欢的事物。选哪个呢?

虽然川岛教授在这里大力推荐他自己的《魔鬼锻炼》,但他这里所描绘的“猴化”却很让我感兴趣。

不仅过度依赖手机或电脑,其实沉迷任何事情,都会暂时或长期出现“猴化”。因为我本人就有过类似的经历,只不过不是沉迷游戏而是沉迷其他东西。

对于过度沉迷。我倒是觉得,对成年玩家来说,如果条件可以,沉迷一下其实也并不是坏事。大部分时候这种沉迷不会持续太久,而且过后很快能从沉迷中恢复过来。

如果严重影响到他人,或者是小孩子过度沉迷游戏,那要给予高度关注。其实这种沉迷,并不等于有玩心。“猴化”其实是玩心丧失的表现。

总的来说,有一颗玩心,真的很重要。年轻的时候或许并不觉得,但越是年长,越能感觉到玩心的意义与价值。玩心不容易把控,年龄增长它会远去,过度沉迷它也会远去。每一个人,都请抓住机会,尽情的玩吧!

1 评论
最新
最旧 得票最多
Inline Feedbacks
View all comments
奥金斧
奥金斧
5年前

关注你的博客很长时间,好几个月不发帖,一发帖又是直击心灵的话题。
随着年龄的增加,买的游戏越来越多,玩的却越来越少,深有同感。
希望继续都保有一颗旺盛的玩心吧。